导师情况
海洋生物学 博导及硕导 博士生导师介绍 徐奎栋,男,1969 年12 月出生,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责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自 1989 年进入大学本科学习,1999 年获博士学位。1999-2002年在韩国仁荷大学从事有关海洋生物监测的博士后研究。2002-2005年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进行有关纤毛虫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的奥地利科学基金课题的合作研究。2005年回国,2007-2009 年任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要研究领域:多种生境下(海洋沉积物、土壤和寄生)原生动物的分类学、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及生物监测研究。 主要学术成就:1)系统地研究了黄渤海经济贝类和鱼类的寄生纤毛虫的种类构成、分布、发生规律和危害机制等;2)探索利用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进行海洋污染监测与评价; 3)开发了海洋微型和小型底栖生物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技术;4 )与国际权威原生动物学家Foissner 教授合作完成自世界各地理分区的代表性纤毛虫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研究,成果以两部、逾千页的专著发表在国际著名出版社 Springer (Foissner & Xu 2006, 2007) 。此外,以第 2 、3 著者合著国内专著 2 部,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含国际SCI 收录20 篇 ) 。作为主要研究骨干,获 2004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排名 4) 、 1997 年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 排名 3) 、 1998 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排名 4) 各一项。目前为多家国际 SCI 期刊的特邀审稿人。
李新正,男,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8在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留学;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1991年6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无脊椎动物分类系统学、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底栖生态学、甲壳动物学研究和海洋环境检测;1996年任研究员,1999年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2008年任二级研究员;先后赴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英国、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访问或短期合作研究。主要学术兼职有全球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oML)科学委员会委员,CoML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甲壳动物学会理事,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秘书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青岛市动物学会理事长;国家级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理事,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志”编委;《海洋学报》、《动物分类学报》、《生物多样性》、《海洋科学集刊》、《海洋科学》、《海洋学研究》等期刊编委,《甲壳动物学论文集》编委会副主任等。1994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专题、国家专项专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课题等多项研究任务,系统报道了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真虾类以及其它甲壳类、贝类、多毛类等多个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种类、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特点,发表多个新分类单元和中国及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新纪录种,报道、比较了中国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长臂虾类的动物地理学特点;系统研究近年来胶州湾底栖生物生态学特征,先后报道了南沙群岛海域的礁栖动物种类及其生态学特点,黄海、东海、长江口等海域的底栖生物生态学特点,首次报道胶州湾、黄海、东海多个海区的大型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特征,揭示海洋底栖生物在人类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已发表专著3部、译著1部、科普著作1部、学术论文16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
类彦立,理学博士双学位:200年获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有机体生命学部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获韩国仁荷大学海洋学部理学博士学位。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海洋微型底栖生物、有孔虫多样性与全球变化 研究及工作经历: 2005-至今:回国至中科院海洋所工作,从事有孔虫区系时间尺度演化与全球变化研究,有孔虫多样性与生物监测;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底栖微食物网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相关研究。 2002-2005: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有机体生命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开展了多种生境下(海洋、淡水和极地)微型和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以及土壤纤毛虫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2004年3月受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AWI)资助, 访问学者。 1999-2002:韩国仁荷大学海洋系,博士研究生和研究助理;开展了周丛生和潮间带底栖生纤毛虫的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物监测研究。201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0-1997: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本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海洋纤毛虫分类和生态学研究。 基金项目及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海洋局、国家人事部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青岛市科技局科技支撑项目。为国家海洋行业标准《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的第一起草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山东省海域论证评审专家库成员、国际原生动物协会委员、多家国、外学术杂志审稿人:《生态学报》、国内SCI外围刊物《海洋学报》英文版、《海洋与湖沼》英文版,European Journal of Protistology, Zootaxa等。迄今已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研究论文近40篇,其中SCI刊物论文20篇,参写专著3部。负责国家标准《海洋生物编码》和“物种2000”多毛环节动物的编制工作。
硕士生导师介绍
徐奎栋、李新正、类彦立 详见博导介绍
王海艳,女,1973年生,博士,副研究员。曾于2004-2006年在美国Rutgers大学
沙忠利,男,1977年3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5年6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博士毕业;2005年7月至今在中科院海洋所从事甲壳动物形态分类、分子系统学及生物多样性等研究。主持有国家基金2项、海洋专项专题1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课题2项、院重要方向性项目课题1项、海洋所‘一三五’生物多样性专项专题1项及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1项。至今已发表论文27篇。
张德超,男,1978年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7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2007年8月-2008年8月,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2008年9月-2011年9月,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目前已在国际系统分类学权威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上发表SCI 收录论文34 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5 篇,发表了33个细菌的新种并建立了4个新属。目前为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Marine Systematics and Taxonomy 部分的Review Editor,也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Research in microbiology, Current microbiology 和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Journal of Microbiology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曾获国家海洋局2006年度极地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和2008年度极地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归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以及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等项目。
|